特色与成效
主要特色
示范作用
现在位置: 首页 >> 特色与成效 >> 主要特色
主要特色  
 
  土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多年来一直受到学校的重视,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学科发展、教学改革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给予了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通过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土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逐步形成了如下特色:
  ①科研促进教学建设,为实验教学提供强有力利支撑
  中心近五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纵向科研项目396项,项目经费1.2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0余项。成果纳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施工质量和验收规范》、《混凝土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等15部国家规范和和行业标准,获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0余篇。
  中心将科研成果广泛推广应用于重大工程,承担了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鉴定加固与改造、基坑支护与地基处理和工程建设监理项目数百余项,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研成果已在国内外数百个重大工程中得到应有:青岛海湾跨海大桥、胶州湾海底隧道、青荣城际铁路、青岛地铁、海阳核电站、青岛世博园主场馆、青岛奥帆基地、青岛开发区国际贸易中心、青岛万邦中心、青岛财富中心、北京国贸三期、新加坡圣淘沙世界、北京五棵松篮球馆、新加坡航空公司A380飞机库、北京凤凰卫视传媒工程等大型工程。
  ②依托学科特色,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
  青岛理工大学土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始终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制度管理和人才梯队建设保障,彰显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验中心办学特色,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为一体;构建了规模大、功能强、利用率高的实验教学环境;以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重点学科、泰山学者创新团队、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依托,专业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相结合,构建了创新型与实践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在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将最新科研成果充实到实验教学中,实现了教学、科研与技术服务的良性互动。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验教学之中,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教学质量和效果好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实现了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实验中心成立了跨院系课程组,在这些课程组实行主讲教师聘任制,集中各院系优秀教师,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师资源,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将学科成果应用于实验教学,由教师自主开发了一批实验设备,例如:结构工程试验室大型玻璃幕墙密封实验舱装置、空间结构静力加载实验装置、岩土沉陷机理模拟实验装置等,开设出具有现代水平土木工程学科基础和技术基础实验项目。
  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采取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形式,通过建设专兼结合教师队伍,校企共同承担学生实践教学培养工作,联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土建工程卓越技术人才,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校企合作联合拍摄的《青岛开发区国际贸易中心55层超高层钢结构关键施工技术》专题电教片(50分钟)网址: http://etc.qtech.edu.cn,将在建的超高层钢结构施工过程从基础至主体结构封顶的建造全过程进行了再现和还原,是国内首部用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电视片,将理论、实践、科研汇集并融合的利用媒体进行传播的电视教学片,学生观后反响强烈,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心获批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青岛理工大学与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④教研及课程建设成果突出
  中心依托中心实验及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促进了土建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内涵,在深化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改革过程中,教学、教研成果突出。近3年,中心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中心教师发表教研论文30余篇,自编教材30余部,自制大型实验设备7套,自编实验指导书14本。通过对实验课程内容全面整合和优化,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翔实,建立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⑤自行研制大型实验设备,丰富了实验教学课程内容
  实验中心鼓励教师和研究生自行研制开发用于科研及教学实验仪器和设备,满足了实用性和多样性仪器实验设备的使用要求。中心实验室教师自行研制了7套极具土建工程特色的实验仪器、装置,设备信息见中心网站(   http://etc.qtech.edu.cn)。力学中心自行设计的“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可满足剪切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测定、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等强度梁实验、薄壁圆筒的弯扭组合变形实验、偏心拉伸试验,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超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等;结构工程实验室自行研制的“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台”可以模拟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上覆岩层离层微观力学规律研究以及不同层位离层发展差异性和标度规律研究;结构工程实验室自行设计的大型“水平火灾试验系统”涵盖水平试件火灾模拟实验炉以及垂直试件火灾模拟实验炉,可以开展梁、板、柱等火灾下力学行为模拟试验;结构工程实验室自行设计制作的“大比例空间网架静力实验系统”可以真实测试空间钢网架结构杆件受理机理以及工作性能;建筑材料实验室自行设计研制的“远程控制砼潮汐干湿循环试验系统”可以远距离在线监控观测混凝土耐久性。
  ⑥建立开放性创新实验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中心作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基地,在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健康开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条件,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搭建了空间和舞台,中心近三年共承担了共19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0余项校级大学生科研创新立项项目,使学生在学术科技氛围中,运用所学理论深入实际,强化严谨治学态度,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结构设计大赛等获得奖励36项,参加省级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华东地区结构设计大赛、山东省结构设计大赛等获得奖励70余项,获得校级各类科技竞赛500余项。例如:土木工程专业牟倩等同学荣获2013年全国第十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冀言亮等获得2010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省级特等奖。土木工程专业李瑾等、孙韬智等、张永等分别在2010年第三届、2011年第五届、201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土木工程专业冀言亮等获得2010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省级特等奖;李霖非等2011年获得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优秀创新实践成果评选二等奖;高洪宣等2012年获得“苏博特”杯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三等奖;土木工程专业杨令刚等、牟倩等同学分别荣获2011年第第十二届、2013年全国第十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二等奖。(支撑材料见附件14)
  ⑦学科交叉,搭建灵活多样实验教学平台
  实验教学中心涵盖土木工程、力学、交通土建、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多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构建了多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土建工程实验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型实验,注重土木工程基本技能训练和实验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二是综合设计型实验,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研究创新型实验,注重综合素质训练,把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程实践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等纳入了实验教学体系之中,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意识和兴趣,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按照培养方向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多个教学模块,主要有基础实验模块,包括力学实验模块、材料实验模块、测绘实验模块等,作为校内相关专业的基础实验平台;工程基础实验模块,包括土力学实验、工程结构检测实验、结构设计实验模块等、桥梁检测实验、路基路面检测实验等,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平台;专业实验模块,包括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工程、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力学等,供不同专业方向选择。
  ⑧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学生综合能力强社会认可度高
  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工程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将培养计划、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教育基地的建设、指导模式的改革有机融合,形成了一套知识、实践教学、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形成了“博学砺志,土敦木华”的土木精神。多年来,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广泛受到社会的欢迎,用人单位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知识能力给予了高度认可,近五年,中海地产、中建集团、中铁集团、中交集团、中冶集团、上海宝冶等多家大型国有企业高薪招聘本专业800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中建三局于2011年一次性招聘98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也呈逐年增加态势。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有很多已成为相关行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他们在工作中埋头苦干、勤奋好学的作风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赞扬。通过对中国建设、中铁集团、中冶集团、中国青建集团等国内知名建筑企业中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过程中,单位反馈的综合满意率为100%,非常满意率为45%。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充分说明,用人单位对我院的毕业生有较高的认可度,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